《給內向創作者的職涯自白書》內向者的同溫層,不是冷漠,是慢熱的溫柔
以前上班的時候,有個同事一直給人一種冷冷淡淡、圍起高牆的印象,從不多說一句話,也不參與閒聊。
其實我也差不多,只是大家沒發現而已。
直到有一天,我們偶然聊到 YouTube 頻道,原來我們都喜歡看知識型內容。我說我最近迷上刑事案件,同事回:「你知道那個地球監獄論嗎?」一講開,古文明、靈魂轉生、外星科技接連冒出來,瞬間從防備型同事變成了冷淡版寶傑(嗚~寶傑我懷念你😂)。
那一刻我發現,內向者之間,是可以連結的。只是我們習慣慢慢觀察、慢慢靠近,直到找到一個不尷尬的安全出口,才會打開那扇門。而那扇門後的世界,往往比表面豐富又精彩。
也想起以前在某些公司,不小心透露了自己的興趣,反而成了茶餘飯後的笑話。不是說惡意一定是刻意的,但當一群人拿著你的熱愛當笑話,久了你也會懷疑:「是不是我真的太奇怪了?」那時的我開始收斂,沉默,把喜歡的東西藏起來,直到幾乎忘了自己其實是個會興奮談起靈魂課題的人。
而在那位同事打開話題之前,她也曾是職場霸凌的受害者。她說,她花了很久才慢慢恢復對同事的信任,所以剛開始那麼冷,不是不友善,是還在觀察你會不會也變成那種人。
其實,很多I人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:
-
被誤會太安靜、不合群。
-
被取笑興趣太冷門、太詭異。
-
被指責太敏感、不夠能幹、不會做人。
但這些誤會,其實只是不懂我們節奏的誤判。
慢熱不是缺點,是一種選擇安全感的方式。不是不想連結,只是想要一種比較深的、有品質的交流。對內向者來說,能一起討論外星科技或靈魂轉世,遠比討論今天天氣更有意義。
我開始慢慢理解,有些人的冷,是因為曾經被燙傷。
所以,我也一直提醒自己:不要成為那個讓別人受傷的人。
內向不是不社交,而是「選擇怎麼社交」。
我們需要時間,需要空間,需要一點緣分,還有一點點信任感,才能放心地把自己展開。可是一旦你進到我們的宇宙,那份連結反而會比一般的更真誠、更深層。
這份慢熱與敏感,是我們的優點,不是缺陷。
內向工作者並不是不會合作,只是我們用自己的節奏與方式,
尋找可以一起做夢、也能一起靜靜工作的夥伴。
☁ ∴ silentium etiam clamat ∴ ☁
→ Even silence speaks.
→ 沉默,也是一種發聲。
── ・ 蒔時之語・楠蒔 ・──

屏東枋寮的冰
本站內容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。
© Nanshi Soul Jewelry|楠蒔金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