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夢境書寫》凝視之山— 一場夢境的詩與審視

2025-06-24

這個禮拜我默默撤掉我床頭的黑曜石,

原因是那顆小礦似乎壓不住那些湧上來夢境了,

畫面只是變得模糊看不清,但干擾依然存在。

或許提醒我應該換礦?又或者提醒我不一定要壓制了。

今天清晨醒來的時候,我的意識還沒完全回來。
有些影像卡在眼皮後面,像是薄霧未散。 

我記得自己走在一條筆直的路上,背上揹著一個沉甸甸的背包,
空氣乾淨,卻沒有聲音,路的兩側是藤蔓植物在悄悄生長。

前方是一座不高的岩山。
它不像是需要登山杖才能翻越的那種,但我停下了腳步。

因為那山上,有眼睛。

很多很多的眼睛。

它們不說話,只是安靜地看著我,甚至轉動。
有些像是在觀察,有些像在測試,有些像是等我說出什麼。

天空的太陽與星星是共同存在的,彷彿異境時空。

那一刻,我不知道自己是被注視,還是被召喚。

醒來後我快速用鉛筆打下草稿,擔心畫面稍縱即逝。


01|背包、藤蔓、以及那座山

如果要為這些意象取一個名字,我會說——
那是一場潛意識的邀請,一場關於內在轉折的邀請。

在榮格的觀點中,夢中的物件往往象徵我們的心理結構。
我背著的背包,可能是我這些年來的經歷、創作的重量、某些仍在整理中的記憶。
那些纏繞的藤蔓,也許是情感與直覺的語言,柔軟、自然、陰性、包圍著你,但不會真的勒緊你。

而那座山呢?
它不是外在的障礙,而是一種象徵性門檻
一種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到的地方——那裡不需要用力攀登,但你得誠實地面對自己:
你到底在害怕什麼?你又準備放下什麼?

榮格稱之為「個體化的過程」:一段走向自己整體性(Self)的旅途。
這些夢境,就是旅途中不請自來的地標。

02|那些眼睛的凝視

我最記得的,是那些眼睛。
它們讓我無法逃避,卻也沒有直接傷害我。
它們只是看著。像是夢境裡的見證者。

在夢的語言中,眼睛往往是意識的象徵,也是自我覺察的延伸。
那些眼睛,有可能是我內心的觀察者——那個正在審視我的選擇與步伐的自己;
也有可能是集體潛意識中內化的評價之聲:那些他人的目光、社會的標準、過往的比較與期待。

我一邊被注視,一邊也在看著自己——
那是一種雙重的凝視,既脆弱,又誠實。

03|停下來的那一刻

我沒有急著翻越那座山。
而是在那裡站了一段時間,靜靜地感覺自己正經歷什麼。

在夢中我們常常走得很快,但這次不是。
這次的夢像是一封信、一段對話、一種來自深處的提示。
它並沒有給我方向,但它讓我知道:現在,是時候停下來,看一看。

也許,我該先看清這些目光背後的意義,
也該看見我自己眼神中的猶疑、膽怯,與正在準備轉化的勇氣。


04|夢,是潛意識寫給意識的詩

我開始把這樣的夢記錄下來,不是為了解謎,而是為了陪伴自己。
這次的夢不是命令,不是警告,是一種提問。

有時候它問得很輕,很慢,只會在清晨剛醒的時候浮上來。
如果我沒馬上轉身去忙別的,它就會靜靜地留下來,成為一幅畫、一行詩、一段書寫。

這次的夢,我命名為《凝視之山》。
因為它不是一段旅程的開始,也不是結束,
而是提醒我:有些門,不用推開,而是要你自己,站在那裡,被看見,也學會看見自己。


|夢境書寫

✶ ∴ noctis linguae sigillum ∴ ✶

→ A seal of the language of night.

→ 夜的語言,以無形印記說話。

𓂀 ── ・ 楠蒔・ ── 𓂀



【清晨夢醒後的速寫紀錄 |2025.06.24 】 攝影/繪製・楠蒔

本站內容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。
© Nanshi Soul Jewelry|楠蒔金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