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創業跌撞日記》兩年不碰社群媒體,我從焦慮裡活了下來
一場從過度連結走向自我修復的練習
曾經,我的生活被一種「看似必要」的連結填滿——社群媒體。
作為一位在電商美編和社群行銷文案領域工作的創作者,日復一日,
我的注意力和精力像被榨乾的檸檬,擠進那些完美構圖、打光、文案推敲、流量演算法裡。
每一個按讚、每一個留言,都像是對我價值的審判。
我以為我在「經營自己」,但其實我是在燃燒自己。
疲憊,成了日常;抑鬱,悄悄爬上心頭。
直到有一天,我選擇停下來,一方面對自己的職涯開始疑惑,而我想選擇另外一條路努力看看,
——我斷開社群媒體,給自己兩年的時間,好好過「沒有演算法」的生活。
🔌 斷線的第一年:重建與自己相處的能力
剛開始的幾個月非常難熬。
手指總是習慣性地想滑手機、打開 IG,看限時動態、看誰又發了新貼文。
但很快我意識到,這些慣性背後,是一種深層的社群焦慮:害怕錯過、害怕落後、害怕「沒被看見」。
於是,我開始練習回到最單純的生活方式,給自己空間去做這五件事:
1. 給自己閱讀的時間
不再被快訊打斷,我開始看回那些我曾經想讀卻總說「沒時間」的書。每一頁紙張的觸感,每一段深入的思想,讓我重新找回專注力與深度。
2. 和自己對話
少了社群的聲音,我多聽見了自己。
我開始寫日記,開始安靜地問自己:我現在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我的快樂從何而來?
3. 放下比較,學會欣賞
我們很容易在社群裡羨慕別人有的生活,卻忘了我們其實正在過著別人也可能嚮往的生活。我學會不再無止境地比較,轉而將注意力放在學習與分享,而非焦慮與妒忌。
4. 尊重自己的節奏
我不再每五分鐘檢查一次手機,不再即時回訊息、不再讓通知干擾生活。我重新定義「即時」的價值——原來,真正重要的是內在的寧靜。
📱 重新接觸社群:帶著覺知而非依賴
到了第二年,我慢慢開始設計一個「健康使用社群媒體」的方式。我並不想永遠消失,而是想要學會不再被社群牽著走。
5. 規劃使用社群的時間與方式
我設定明確的使用時間,不再無止境滑動;我開始思考「為什麼要發這篇文?」我選擇「有意識的分享」。
🧠 社群不是敵人,但要學會和它保持距離
社群媒體,是這個時代的工具。它並不邪惡,問題在於我們怎麼使用它。
我不再追求數字的肯定,而是尋找與人、與世界真正有意義的連結。
這兩年,我不是消失,而是在學會怎麼好好活著。
而現在,我帶著更平靜、更清晰的心,再次登入這個世界——這一次,我沒有迷失自己。
雖然兩年後發現臉書後台和IG的改革不再是兩年多前的樣貌,
演算法和介面都必須重新熟悉,甚至多了一個Threads 平台需要摸索。
但我已學會不再壓榨自己。
如果你也感到疲憊、焦慮、像是被社群困住,不妨給自己一點空間,暫時斷線,重新連結內在
真正的自己,不在螢幕上,而在靜下來的時候,你才會聽見他在說話。
✦ ∴ crescere per iterationes ∴ ✦
→ Growth happens through missteps.
→ 跌撞中,我們正在成長。
── ・ 蒔時之語・楠蒔 ・──

本站內容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。
© Nanshi Soul Jewelry|楠蒔金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