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靈性警覺手札》靈性場域裡的集體壓力與真我守護

2025-05-31

01 |當靈性成為包裝,誰還記得真誠的自由?

這不是一篇反宗教的文章。

這是一篇關於:當我們站在「不適合也不想融入」的位置時,如何保護自己的靈魂邊界。


02| 大學時期的我:一個總是格格不入的人

我從國中、高中到大學,都很難真正融入同儕圈。不是我不想親近人,而是我感受太深、太快。

我能讀出場域的微妙張力,看穿「假友善」後面的目的。這讓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顯得難以親近。


那段時間,我特別渴望歸屬感。也因此,被兩個「教會經驗」撞了個正著。


03 |攝理教:溫柔包裝的精神操控


大學時,有位溫柔的學姊對我說:「來我們教會坐坐吧,這裡有很多像你一樣的人, 後來都找到歸屬感。」

一開始,那裡看起來就像理想中的社交場所:

熱茶、微笑、點心、關心,每個人看起來都很「接納你」。

但幾週後,我開始注意到不尋常的細節:

牧者話語被視為「與神最親的啟示

女性角色被反覆強調順服與犧牲

所有活動背後,都有高度一致的行為與語言模板

我查了資料後,震驚地發現這個教會與韓國攝理教有直接關聯──

一個涉及性侵、精神操控的宗教組織。

我立即封鎖退出所有聯繫,沒有遲疑。

這一切不是信仰,是控制的精密包裝。


04|哭泣與水池不能證明我值不值得被救贖

另一個同學邀請我參加基督教見證晚會。

剛進去時氣氛還算溫和,詩歌、美食、聊天。

但到了「見證時間」,場面開始讓我不舒服:

每個人輪流哭訴過去的痛苦

情緒高漲到像是一場集體催眠

接著新人「受洗」──不是淨水點頭,而是被推入一個不明水池。

我親眼看見有人滑倒、哭著起身、像剛被洗腦完成。

輪到我時,我禮貌而堅定地說:「我想再考慮看看。」

場面一陣尷尬。我的同學後來再也沒主動聯絡我。

05|我不是難搞,我只是清醒。

我不是拒絕神性,而是拒絕任何要我放棄直覺、自主判斷、能量邊界的場所。


我的靈魂不需要透過服從、眼淚和水池來證明「我夠虔誠」。


真正的靈性,從來都不是戲劇化的表演,

而是你在關鍵時刻能說出:「這不對,我不要。」


這些經歷讓我明白──

那些讓你不舒服的場域,不管多善意包裝,都有你該說不的理由。


你可以不入水池


你可以選擇不哭


你可以不相信他們說的「你需要被拯救」


這不冷漠,這是清明。

06 |靈性,是選擇站在自己這邊

那次我拒絕受洗時,沒有人為我鼓掌,甚至還有人悄悄疏遠我。

但我從那刻開始,學會了比被喜歡更重要的一件事:

我站在自己這邊。


如果你也曾被「群體歸屬」困住,曾在靈性場域中感覺壓力、操控、羞愧──

請記得:你有權說不,有權離開,有權只信你覺得乾淨的光。



|靈性警覺手札

𓂀 ∵ limen vigilis ∵ ✶

→ The threshold is watched by the vigilant.

→ 門檻之處,警醒者守望。

𓂀 ── ・ 楠蒔・ ── 𓂀 

【高雄總圖前,自在獨處的鴿子 |2023】 攝影・楠蒔

本站內容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。
© Nanshi Soul Jewelry|楠蒔金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