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碎片整合日記》夢中那盞燈:寫給名為被孝順枷鎖困住的我們
🖤 這是30代後半的我寫給 17 歲自己的篇章,獻給正在穿越黑暗的你(妳)🖤
🕯最近,在我逐漸切割家族的道路上,
在我母親不停私下試探與貶低的能量侵蝕中,
我又漸漸陷入過去晦暗的情緒。 ⸻Nigredo
我又夢見了阿嬤,
她從一間老房子裡走出來,
身上帶著一種乾淨、寂靜的光。
不像生者,也不像亡者,
只是靜靜地、安穩地站在那裡,看著我。
我走向她,滿腦子是那些年來的疑問:
關於父母為了利益編織的謊言,
關於那些我長大後才理解的安排與偏頗,
關於我為什麼一直這麼困惑卻得不到答案。
我想問她:「妳是不是也早就知道?」
她沒有說話,只是無奈地搖搖頭。
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了——
不是她不願回答,而是我早已知道了答案,
而那答案,是一場長久的、殘忍的清醒。
⸻
01| 等待的孩子,在那一刻放下了等待
那個曾經還在等愛、等理解的小孩,
就在那一瞬間,徹底放下了等待。
父母在我心中的形象,
在我意會到答案的瞬間,全然崩塌。
我來不及問她好不好,
她只是安靜地牽起我的手,輕拍了拍。
那一拍,拍落的,不只是童年的灰塵,
還有我這些年來,被情緒勒索壓得喘不過氣的靈魂。
她轉身離開時,沒有回頭,
彷彿在對我說:
「走吧,孩子。妳已經不需要再回頭了。
那裡不會有妳想要的答案,
但前方,會有妳為自己造的光。」
⸻
02|在情緒勒索中長大的孩子
我很久以後才意識到,
我是沒問題的那個孩子。
如果我真的有問題,
阿嬤應該也會討厭我吧?
可是她總是在我受委屈後靜靜聽我說話、擦乾我的眼淚。
我的母親總是大聲釋放委屈、大聲裝可憐,
她用謊言編造我不存在的樣子在親戚之間流竄,
她用身體不適與「不孝」的名義,勒索我留下。
她是個看似脆弱的女人,
卻散發著極具穿透力的能量——
侵略、嫉妒、惡意與壓制。
我曾嘗試反駁一句證明自己,
卻只是越來越黑,
黑到只能躲在角落,
像被踐踏的殘影,舔舐傷口。
而我父親,永遠在逃避這一切。
他不在乎,只想擁有自己的安靜世界。
他們讓我相信——
我的存在,是他們不快樂的原因。
⸻
03|週記裡的遺書:我曾想與這個世界切割
我曾經在高中,想與這個世界切割。
我把那些意圖藏在週記裡的語句裡,
一種故意寫給大人看的語言,
卻像偷偷種下的遺書。
我不知道我是否渴望有人讀懂,
還是只是想測試:
「當我慢慢從這世界撤退時,會有人發現嗎?」
我是被家庭陰影籠罩的孩子,
表現得乖巧、聽話、安靜,
像是一面吸收所有情緒的牆。
別人可以大聲喧嘩、任性落淚,
而我只能默默吞下失衡的分配與沉默的悲哀。
我從來不是被期待疼愛的角色,
我是「帶著原罪出生的長女」,
是「情緒調節者」、「家庭榮耀的投影」。
如果我表現得太好,他們會焦慮;
如果我表現得不好,他們會羞辱;
我始終在一個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」的框架裡掙扎。
於是我學會了藏——
把割痕和疼痛藏在衣服下,把傷口藏在眼神裡。
皮肉的痛比起心裡的空洞,反而讓我感到真實。
我不記得那時候到底想不想死,
我只記得我不想這樣活著。
⸻
04|一位老師,悄悄接住了我
但就在那段黑暗裡,有一位老師,看見了我。
她沒有揭穿我,只是給我一個名義:「國文小老師」。
這個身分,讓我每週可以幾次去找她,
逃離教室壓力,擁有一點自由空氣。
她從週記裡讀懂我,
沒有用制式的關心包裹我,
只是讓我知道:
我的聲音,有人願意聽。
那是我人生中,第一道微光。
不是大張旗鼓的拯救,而是靜靜的接住。
⸻
05|我的存在,從來不需要證明
我後來明白——
那些讓我最痛苦的,
不只是傷害本身,
而是**「沒人承認傷害發生過」的沉默。**
我的父母,刻意缺席我人生的每一個重要時刻,
他們怕我太優秀、太有主見、太自由,
因為那代表,我會脫離他們設下的牢籠。
我曾想用消失,來證明我值不值得存在。
但現在我知道:
這從來不是一場公平的試驗。
我不需要以犧牲換取被愛,
我值得存在,我值得活下來。
哪怕世界不明白,我也願意為自己撐起光。
⸻
06|獻給那些還在黑暗中掙扎的靈魂
如今的我,不再割傷自己,不再懲罰自己。
我用文字、金工、書寫,
創造出我的堡壘與避風港。
我不再為誰認可我而活,
我為自己活,為自己擁抱自己。
如果你也正在黑暗中掙扎,請記得——
不是這世界太黑暗,而是你還沒找到屬於你的光。
而你的聲音、你的創作、你的覺醒,
也會成為其他靈魂的微光。
|碎片整合日記
⟡ ⊹ fractum lumen retexitur ⊹ ⟡
→ The broken light is rewoven.
→ 破碎的光,正在被重新編織。
𓂀 ── ・ 楠蒔・ ── 𓂀

【阿里山的天空 |2022】 攝影・楠蒔
本站內容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。
© Nanshi Soul Jewelry|楠蒔金工